考试范围:以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为依据,以应届毕业年级所学教材版本为准,主要考查学生对中职阶段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考查学生现代汉语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试卷结构:1.测试能力分布比例:识记约 10%;理解约 30%;分析、综合约 25%;应用约 25%;鉴赏评价约 10%。
2.知识内容分布比例:基础知识约 40%;阅读约 40%;写作约 20%。
3.题型分布比例:选择题约 56%;其它题型(填充题、表述题、改错题等)约 24%;写作约 20%。
4.试题难度分布比例:容易题约 60%;中等难度题约 30%;难题约 10%。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试卷满分 100 分。
题型及分值分布:试卷共 20 题,选择题 14 题,占 56 分;非选择题 6 题,占 44 分。题型:单项选择题、古诗文填空题、表述题、改错题、作文等。
试卷内容、赋分如下:(1)语言基础和语言运用,7 题左右,约 28 分;(2)现代文阅读,4 题左右,约 16 分;(3)古代诗文阅读、翻译、默写,7 题左右,约 30 分;(4)应用文改错,写作,2 题,约 26 分。
考试内容:指课程标准和教材中属于考试范围内的知识与能力考查点。
测试能力:根据中职语文教学的要求和重庆市学生实际情况,语文高职考试能力分为识记、理解、分析和综合、表达应用、鉴赏评价五个层级。
(1)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语文能力层级。(2)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的高一级能力层级。(3)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基础上提高了的能力层级。(4)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5)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价,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具体要求:即对各知识与能力考查点的内容要求。
语言基础和语言运用:1.识记: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字形
2.表达应用 D(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3)辨析病句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6)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7)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识记 A(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及其国别和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4)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中外重要作家的考查范围以我市现行使用的中职语文教材为准。*名句名篇的考查范围以本考试说明附录所公布的诗词及古文篇目为限。*名句名篇默写,二个小题。
现代文阅读: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1.理解 B(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2)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作者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 E(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古诗文阅读:1.理解(文言文)B(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包括常见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数量词和人称代词的用法及词类活用(2)能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一般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乎、其、所、为、以、因、于、者、之(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成分省略。(4)能理解并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5)能结合教材中的古代诗文了解相关的文化常识。
2.分析综合(文言文及古诗词)C(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文言文及古诗词)E(1)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古诗文阅读的考查范围以本考试说明附录所公布的古诗文篇目为限。
应用文改错,写作:掌握计划、总结、书信(含申请书、求职信和应聘信)、条据、启事、通知、简报、广播稿的基础知识及写法;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300 字左右。
附录诗词及文言文篇目:
(一)古诗词篇目(22 首)(加*号篇目纳入文言文及古诗词阅读范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