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保育教育费对象
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
对在教育部门批准设立的民办幼儿园就读的适龄儿童,参照当地同类型公办幼儿园免除水平,相应减免保育教育费。
财政部、教育部将统筹考虑学龄人口变化、财力状况等因素,研究适时完善免费学前教育政策西藏,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涉藏州县,新疆喀什、和田、阿克苏、克孜勒苏柯尔克孜四地州等地区在园儿童继续执行现行政策。
免保育教育费标准
按照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教育、价格主管部门批准的公办幼儿园保育教育费收费标准(不含伙食费、住宿费、杂费等)执行。
民办幼儿园保育教育费高出免除水平的部分,幼儿园可以按规定继续向在园儿童家庭收取。
财政补助
对因免保育教育费导致幼儿园收入减少的部分,由财政部门综合考虑免保育教育费在园儿童人数、所在地保育教育费生均实际收费水平等情况补助幼儿园。
财政部、教育部参考各省公办幼儿园保育教育费生均实际收费水平,分区域确定免保育教育费生均财政补助标准上限,逐省核定免保育教育费生均财政补助标准
中央财政根据核定的各省免保育教育费生均财政补助标准以及在园儿童人数,按照中央与地方分担比例,核定中央财政免保育教育费补助资金。其中中央与地方分担比例:第一档中央财政分担80%,第二档中央财政分担60%,第三档、第四档、第五档中央财政分担50%。
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等群体资助政策
在国家统一实施的免保育教育费政策基础上,鼓励各省结合实际,进一步巩固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等群体资助政策,做好兜底保障,具体资助内容和资助标准等由各省自行确定。
中央财政统筹考虑地方资助政策实施效果等,继续予以奖补,适时研究建立统一的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等群体资助制度。
将公办幼儿园教师工资纳入财政保障范围
进一步健全学前教育投入机制,明确省以下分担责任,将公办幼儿园教师工资纳入财政保障范围,确保教师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制定并落实公办幼儿园生均财政拨款标准或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以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生均财政补助标准,提升办园质量水平。
及时足额拨付资金,确保幼儿园正常运转,严禁拖欠教师工资。
8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财政部和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政策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 免保育教育费政策主要遵循四个原则
强化普及普惠。国家统一实施的免保育教育费政策覆盖所有幼儿园大班儿童,预计今年秋季学期将惠及约1200万人。
稳妥有序推进。综合考虑我国国情,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免保育教育费,确保政策可持续。后续将适时研究完善政策措施,让更多孩子享受到政策红利。
加大政府投入。保育教育费占家庭学前教育总支出的比例较高,免除费用后,家庭的教育支出将有效降低。仅今年秋季一个学期,全国财政将增加支出约200亿元,相应减少家庭支出200亿元。
经费合理分担。免保育教育费补助资金由中央与地方共同分担,中央财政拿大头,对中西部地区予以倾斜。各地统筹安排中央补助资金和自有财力,确保及时足额拨付资金,保障这项惠民政策顺利实施。
■ 免保育教育费政策覆盖范围
这次免保育教育费政策覆盖幼儿园大班所有适龄儿童,既包括公办园,也包括民办园;既包括城市幼儿园,也包括乡村幼儿园,让所有在园大班儿童都能享受到这一政策红利。
■ 保教费按什么标准免?
关于保育教育费按照什么标准免,国办《意见》明确,按照地方有关部门制定的公办园保育教育费收费标准执行——
对公办园儿童原来收多少,现在就免多少;
对在教育部门批准设立的民办园就读的适龄儿童,参照民办园所在地的同类型公办园免除水平,相应减免保育教育费。
举例:
比如某个民办园经批准的保育教育费收费标准是每人每月800元,所在地同类型公办园的保育教育费收费标准为500元;
政策实施后,公办园大班儿童就不用再交保育教育费了,民办园大班儿童只需交差额部分,也就是3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