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央视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写作指南
观后感,“观”是基础,重点是“感”。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也可以是受作品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还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
写观后感,重在写“感”: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写观后感应以“感”为主,从文字上看,“感”的内容应占全部内容的一半以上。
写观后感,离不开“观”:有的同学写观后感,只是在开头提一下“观了某部影片后,大有启发”等字样,以后就脱离了原片,说上一通自己的感想。要让“观”和“感”相吻合,文中适当引用影片内容,是为“感”服务的。
写观后感,要联系实际:要写好“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这里的实际,不是单指自我实际,还包括他人实际,社会实际。
第一部分:时间+事件+核心感受
可简单记叙你在什么时间观看了什么节目,节目主题、形式是什么,你观看后心情如何,用一句话概况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第二部分:简要概括节目主要内容
简单叙述《开学第一课》的主要内容,节目分为几个篇章,有哪些节目形式。几句话即可,切忌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
第三部分:描写和议论印象最深刻的内容
用相对比较浓重的笔墨描写的给你留下印象深刻的一两个情节,可以借助讲述人的语言进行具体的描写,注意写出你当时看到这些故事情节时的心情。紧接着,你要结合生活实际发表你的评价、感想。在结尾扣题,最好可以升华一下主题。
范文:
九月之夜,我准时坐在电视机前,上了一堂名为“铭记与奋斗”的特别一课。荧幕上烽火连天的岁月与英雄们坚毅的面庞,将我的思绪带回了八十年前那段血与火的历史,心中澎湃难平。
节目中最让我动容的,是“新安旅行团”的故事。一群与我年纪相仿的少年,不是躲在父母身后,而是以文艺为武器,走遍大半个中国,唤醒民众的抗日救亡意识。他们的“旅行”没有美食与风景,只有风餐露宿和危险重重,但他们的眼中却闪烁着理想的光芒。这让我思考,奋斗从来不只是大人的事,每一个怀揣信念的少年,都能迸发出改变世界的力量。
从“平型关大战”的英雄连队,到延安窑洞里诞生的《黄河大合唱》,我看到了中华民族在危亡之际所展现出的惊人韧性和不屈灵魂。那种“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豪情,穿越时空,依然让我热血沸腾。我铭记的,不仅是历史的苦难,更是先辈们在那般艰难条件下依然保持的乐观、智慧与勇毅。
硝烟已散,山河重振。我们不再需要忍饥挨饿、颠沛流离,但“奋斗”的接力棒已经传到了我们手中。历史的铭记,不是为了沉溺过去,而是为了照亮未来的路。于我而言,当下的奋斗就是脚踏实地,学好科学文化知识,锤炼品德,强健体魄。或许我的力量很小,但千千万万个“我”的奋斗,终将汇聚成国家前进的洪流。
这堂《开学第一课》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它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曾为我们负重前行”。我将带着这份铭记的重量,以奋斗之姿,奔向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