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厚街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简章
一、招生对象
小学一年级:年满6周岁(即2019年8月31日及以前出生),在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没有学籍信息的适龄儿童。
初中一年级:在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有正常学籍的小学应届毕业生。
关于延缓入学: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实行留级制度。因身体状况确需延缓入学的厚街户籍适龄儿童少年,由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按规定向厚街镇教育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可延缓一年入学。须提供个人申请表、学生和监护人户口本原件和复印件、亲子关系证明材料(如出生证明)原件和复印件、三甲及以上医院证明或病历报告原件,于5月29日-6月6日凭预约号(预约流程详见文末)到厚街镇政务中心招生入学咨询窗口提交相关资料。
2025年厚街镇户籍适龄儿童延缓入学申请表(识别二维码下载)

二、初审结果公布
(一)初审结果公布:于2025年5月29日公布;学生家长可登录招生平台查询并“网上确认”初审结果。
(电脑版)网址:https://zs.dg.cn;
(手机版):“东莞慧教育”微信公众号(订阅号),“东莞市教育局”微信公众号(服务号),i莞家微信公众号,i莞家APP。
“网上确认”初审结果后,家长不能再对报名信息和初审结果进行修改或复核,家长确认初审结果无误后可进行志愿填报。
(二)初审结果复核时间:2025年5月29日10:00-6月4日17:30。初审不通过或对初审结果、积分结果有异议的学生家长,请按复核指引在规定时间内提出复核,复核通过后须在志愿填报时间结束前完成志愿填报。
三、志愿填报
符合条件的申请人须于2025年5月29日10:00-6月6日17:30登录招生平台,按照以下志愿类别自行填报相应的志愿学校,志愿填报期间,志愿填写可多次修改,志愿填报时间结束后,招生平台自动关闭,不再接受志愿修改和补充。
东莞户籍学生:可自选填报“户籍地公办学校”“优待政策学位”或“民办学校”志愿类别中一项或多项学位;
非东莞户籍学生:学生家长可自选填报“积分入学”“优待政策学位”或“民办学校”志愿类别中一项或多项学位。其中,申请“民办学校”电脑派位的非户籍生,须在招生平台选定一名“主监护人”,根据该“主监护人”的户籍或居住证情况,进行志愿填报。

(一)户籍地公办学校(小学一年级)
1.学区生。申请人在“是否学区生”栏,若选择“是”,则无需填报具体公办学校志愿,直接安排至申请人户籍所属社区对应的公办学校(注意:户籍所属社区并非指申请人或其父母房产所在的社区)。具体学区分布详见下表:

2.申请跨学区、长幼同校及湖景社区(独立户、集体户)入学的厚街户籍学生。申请人在“是否学区生”栏,须选择“否”,填报3所公办学校志愿,并在招生平台“补充资料”栏以照片或PDF文件形式上传申请人父或母自有房产证明(含自建房)、哥哥姐姐在厚街公办小学非毕业班就读学籍证明(学校加盖公章)、哥哥姐姐出生证明等佐证材料。在满足学区生后,镇教育部门将根据剩余学位数量情况,结合居住地(已办理房产证或不动产权证的住宅,且产权属学生父或母所有)、工作地、入户厚街时间先后顺序等综合因素统筹安排学位,若志愿学校均无剩余学位,则将被调剂到其余有空余学位的镇内公办学校就读。(因我镇中心区学位紧张,申请人须科学合理填报志愿,对不符合申请中心区学位的申请人,将被统筹安排至镇内其他公办学校就读)
跨学区、长幼同校、湖景社区(独立户、集体户)申请入读公办小学一年级的厚街户籍适龄学生,须在5月29日-6月6日凭预约号(预约流程详见文末)到厚街镇政务中心招生入学咨询窗口提交个人申请表、申请人和监护人户口本原件和复印件、亲子关系证明材料(如出生证明)原件和复印件、申请人父或母自有房产证明(含自建房)原件和复印件、哥哥姐姐在厚街公办小学非毕业班就读的学籍证明(学校盖公章)、哥哥姐姐出生证明等佐证材料。如预约号已满,家长亦可将申请材料交到申请人目前就读厚街镇内的学校(幼儿园),由学校(幼儿园)负责招生工作人员统一收齐交至镇教育部门。
2025年厚街镇小学、初中一年级户籍生入学申请表(跨学区)(识别二维码下载)

(二)户籍地公办学校(初中一年级)
为进一步提高教育公共服务品质,满足群众个性化教育需求,2025年秋季我镇公办初中将提供一定数量的走读学位,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申请走读。
1.申请人是厚街镇内公办小学厚街户籍应届毕业生,在“是否学区生”栏,若选择“是”,则无需填报具体公办学校志愿,将安排至毕业小学对应的公办初中,若本学区公办初中学位不能全部满足对应学区小学户籍应届毕业生需求,将有部分学生将被调剂至镇内其他公办初中就读。具体学区分布详见下表:

2.申请人是在厚街镇内民办小学、厚街镇外小学就读或申请跨学区入学的厚街户籍应届毕业生,在“是否学区生”栏,选择“否”,填报3所公办初中志愿,并在招生平台“补充资料”栏以照片或PDF文件形式上传申请人父或母自有房产证明(含自建房)、哥哥姐姐在厚街公办初中非毕业班就读的学籍证明(学校加盖公章)、哥哥姐姐出生证明等佐证材料。
镇教育部门将根据剩余学位数量情况,结合是否走读、居住地(已办理房产证或不动产权证的住宅,且产权属学生父或母所有)、工作地、入户厚街时间先后顺序等综合因素统筹安排学位。
厚街镇内民办小学、厚街镇外小学就读或申请跨学区入学的厚街户籍应届毕业生,须在5月29日-6月6日凭预约号(预约流程详见文末)到厚街镇政务中心招生入学咨询窗口提交个人申请表、申请人和监护人户口本原件和复印件、亲子关系证明材料(如出生证明)原件和复印件、申请人父或母自有房产证明(含自建房)原件和复印件、哥哥姐姐在厚街公办初中非毕业班就读的学籍证明(学校盖公章)、哥哥姐姐出生证明等佐证材料。如预约号已满,家长亦可将申请材料交到申请人目前就读厚街镇内的学校(幼儿园),由学校(幼儿园)负责招生工作人员统一收齐交至镇教育部门。
2025年厚街镇小学、初中一年级户籍生入学申请表(跨学区)(识别二维码下载)

(三)市、镇优待政策学位(小学、初中一年级)
优待政策学位采取“线上+线下”申请形式,除了要在招生平台填报志愿时勾选对应优待政策的类型外,还须在5月29日-6月6日(逾期不再受理)凭预约号(预约流程详见文末)到厚街镇政务中心招生入学咨询窗口提交相关申请材料。如预约号已满,家长亦可将申请材料交到申请人目前就读厚街镇内的学校(幼儿园),由学校(幼儿园)负责招生工作人员统一收齐交至镇教育部门。
2025年厚街镇市镇优待类型(识别二维码下载)

2025年厚街镇小学、初中一年级非户籍生入学申请表(市镇优待政策)(识别二维码下载)

优待政策学位安排说明:结合学生父或母的居住地(已办理房产证或不动产权证的住宅,且产权属学生父或母所有),当申请人所填报的3个志愿均不能满足时,将统筹安排有剩余学位的镇内公办学校就读。
(四)非东莞户籍适龄学生积分入学
按照《东莞市非户籍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实施办法》(东府〔2023〕26号)《东莞市非户籍适龄儿童少年积分入读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方案》(东府〔2023〕27号)执行。具体积分学位安排详见《2025年厚街镇义务教育阶段非户籍适龄儿童少年积分制入学工作方案》。
(五)民办学校
学生家长在填报民办学校志愿前,须认真阅读各民办学校招生简章,充分了解民办学校办学条件、办学特色、招生计划、收费标准、走读住宿安排、校车接送等情况,再合理填报志愿。
1.招生对象:东莞户籍适龄儿童少年和符合以下条件的非户籍适龄儿童少年。
非户籍适龄儿童少年可选择父母一方或其他法定监护人(以下简称“监护人”)按规定申请民办学校。其中:
监护人是东莞市户籍的,可直接申请民办学校;
监护人是中国境内非东莞市户籍的,须持本市有效《广东省居住证》(含电子居住证);
监护人是港澳户籍的,须持本市有效《港澳居民居住证》;
监护人是台湾户籍的,须持本市有效《台湾居民居住证》或五年期的《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
监护人是外国国籍的,须持有效护照、签证或居留许可等证件。
监护人在本市实际居住或就业,因特殊情况暂无法提供上述有效证件的非户籍适龄儿童少年,其监护人办理了本市有效居住登记和提供在本市居住或就业证明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社保清单、纳税清单或房产证明等)后,可在民办学校补录阶段向仍有剩余学位的民办学校申请入读。该类适龄儿童少年也需要在招生平台网上报名,但不能网上填报民办学校志愿。
2.入学办法:根据招生对象条件,实行“提前批”入学、“电脑派位”入学和“补录”入学,分批次录取。
3.录取顺序和规则:依次为“提前批”“电脑派位”“学校补录”。
(1)提前批:包括“直升入学(小升初)”“长幼同校入学(起始年级)”。
A.直升入学(小升初)。在具有直升资格学校就读的小学应届毕业生,可以自愿为原则,向符合条件的对口直升学校申请小升初直升。如直升申请人数少于对口直升学校招生计划数的,全部予以录取;直升申请人数超过对口直升学校招生计划数的,由对口直升学校通过电脑派位或其他方式确定直升录取名单,未能被直升学校录取的学生可继续填报本市其它民办学校志愿,通过“电脑派位”方式录取。2025年起,全面取消民办学校幼升小直升入学。
B.长幼同校入学(起始年级)。民办学校在满足完“直升学生”和“属地购买服务”学生入学需求后如仍有剩余民办学位,按剩余民办学位50%的比例提供学位优先满足相同监护人下多孩家庭(简称“同一家庭”)兄弟姐妹同校入学需求。民办学校“长幼同校入学”仅限于同一家庭中哥哥姐姐目前在本市民办义务教育学校非毕业班就读或2025年秋季能直升录取到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就读,其弟弟妹妹今年需要申请同一学校小学一年级或初中一年级。如“同校入学”提供的学位计划数超过申请人数,全部予以录取,剩余的学位计划数增加至“电脑派位”计划数。如提供学位计划数少于申请人数,由民办学校通过电脑派位方式或其他方式确定录取名单。没被录取的学生可继续填报本市其他民办志愿。
(2)电脑派位。民办学校在确定“提前批”学生后,将剩余学位纳入电脑派位。民办学校按其招生范围,分为“面向全市招生”和“面向区域招生”。“面向全市招生”的民办学校可接受符合我市民办学校招生条件的学生申请,“面向区域招生”的民办学校仅可接受符合我市民办学校招生条件,并在学校所属招生区域范围内的学生。
A.志愿填报。电脑派位共设6个志愿,符合条件的学生可填报不超过6所民办学校志愿(其中不超过3所面向全市招生的民办学校,不超过3所符合条件的面向区域招生的民办学校),6个志愿可自由排序,采用电脑派位方式,结合派位计划数,按志愿顺序录取(电脑派位工作由市教育局统一组织实施,具体电脑派位办法另文通知)。
B.招生生源。以学生户籍、“主监护人”户籍及居住证情况为依据,确定学生可选择填报的民办学校。具体为:
东莞户籍学生:在志愿填报阶段,以学生本人户籍情况为识别,可申请“面向全市招生”的民办学校,以及学生户籍所在镇街所属区域的民办学校。
非东莞户籍学生:在志愿填报阶段,须选定其中一名监护人为“主监护人”,以“主监护人”户籍或居住证所在镇街为识别,可申请“面向全市招生”的民办学校,以及“主监护人”本市户籍或居住证所在镇街所属区域的民办学校。
C.审核时间。学生户籍、“主监护人”户籍及居住证情况由公安部门统一审核,审核时间为网上报名截止时间(即2025年5月14日)。审核时间节点后学生或“主监护人”户籍情况或居住证情况有调整的,不予以修改或调整。
(3)学校补录。民办学校在完成“提前批”和“电脑派位”注册工作后,仍有剩余学位的,按照相关规则进行“第一轮补录”和“第二轮补录”。
4.注意事项
(1)从2022年秋季起转学到有直升资格学校就读的学生,毕业时不能通过直升方式申请入读对口直升学校。该部分学生可以参加民办学校的“电脑派位”或“补录”。
(2)符合民办学校“直升入学”或“长幼同校入学”资格,但监护人不是本市户籍或因特殊情况暂无法提供居住证的非东莞户籍适龄儿童少年,如其父或母在办理本市有效居住登记及提供在本市居住或就业证明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社保清单、纳税清单或房产证明等)后,可以提出申请,按照“直升入学”“长幼同校入学”录取规则录取。不符合条件的学生只能在补录阶段向仍有剩余学位的民办学校申请入读。
(3)今年“直升入学”和“长幼同校入学”申请继续先由各相关学校进行信息登记和初审,经属地教育部门复核后确定录取名单。录取名单应对外公示不少于3天,接受社会监督。
(4)监护人在本市实际居住或就业,因特殊情况暂无法提供居住证的非东莞户籍适龄儿童少年,如其父或母办理了本市有效居住登记及提供在本市居住或就业证明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社保清单、纳税清单或房产证明等)后,可在“民办学校补录”阶段向仍有剩余学位的民办学校申请入读。该类适龄儿童少年也需要在招生平台网上报名,但不能参加民办学校电脑派位。
(5)获得民办学校“直升入学”或“长幼同校入学”录取资格的学生,如确认选择直升或长幼同校入学的,须在志愿填报期间登录招生平台填报相应志愿,否则视为放弃录取资格。
(6)民办学校志愿类别中的“直升入学”“长幼同校入学”和“电脑派位”的三个类型志愿,招生平台进行了条件限制,只能选择其中一个类型填报(即“三选一”),推动学位资源充分使用。
四、公布录取结果
(一)公办学校。2025年7月3日在招生平台上公布户籍学生、优待政策学生以及积分入学学生的学位安排结果。
(二)民办学校。市教育局于2025年7月3日进行全市民办学校电脑派位录取。电脑派位后,现场公布派位结果,学生家长可登录招生平台查询民办学校录取结果(含民办学校直升入学、长幼同校入学和电脑派位)。
五、注册缴费
(一)学生注册缴费。学生家长根据招生平台上的录取结果,于2025年7月5日-7月7日选择其中1所有录取结果的学校注册缴费(含“直升入学”和“长幼同校入学”录取的学生)。具体每所学校的注册缴费时间和要求以学校注册须知为准。逾期未注册缴费的申请人视为自动放弃录取资格。
(二)学校注册确认。注册缴费时,家长在招生平台点击需要注册的学校的“注册码”,注册学校在招生平台接收到学生的“注册码”后,须在2025年7月8日17:30前登录招生平台为已注册的学生进行“注册确认”。
(三)招生平台实行查重管理,已被学校“注册确认”的申请人,不能再到其他学校注册或补录。各学校须在全市规定的注册时间内确定学校的注册缴费时间,不得提前要求学生注册缴费,不得拒绝接收被录取且在规定时间内注册缴费的学生。
(四)民办学校要严格按照核定的项目和标准进行收费,收费内容应在招生简章中注明。民办学校的学费和住宿费要按市发展和改革局核定的标准收取,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应按提前公示的标准收取。不得在公示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之外收取其他任何费用。
六、民办学校第一轮补录
(一)补录学校。2025年7月3日电脑派位已按招生计划录满,注册后因有部分学生放弃录取结果需要补录的民办学校。
(二)补录对象。适用于“申请学位调剂的双/多胞胎学生”“申请了长幼同校入学但未被录取的学生”“填报了民办学校志愿,但未被任何民办学校录取的学生”。
“已在公办或民办学校注册确认”、“已有民办学校录取结果但逾期不注册”、“已在民办学校注册确认后撤销注册”,以及“未在招生平台报名”的学生均不能进行第一轮补录。
(三)补录计划。2025年7月10日前公布本轮补录民办学校名单以及补录计划数。
(四)补录办法。补录计划优先解决双/多胞胎学生入学调剂,额满为止;调剂完毕后如有剩余学位,按民办学校“长幼同校入学”未录取的学生名单顺序补录,额满为止;如“长幼同校入学”安排完毕后还有剩余学位,按2025年7月3日电脑派位现场产生的“派位号”“开始码”和录取办法,根据民办学校剩余补录计划数,以及补录学生原填报的民办学校志愿和顺序,由市教育局统一顺延补录。
七、双/多胞胎学生学位调剂
双/多胞胎兄弟姐妹在民办志愿和民办志愿顺序一致的情况下,如民办学校电脑派位后未能被同一学校录取,可于2025年7月3日15:00-7月4日17:30前登录招生平台“双/多胞胎学位调剂”栏目提出申请和上传佐证材料(监护人户口本,双/多胞胎学生的户口本和出生证等),经镇教育部门审核通过后,由招生平台自动调剂。其中,如双/多胞胎均有录取学校,由招生平台将被靠后志愿录取的双/多胞胎一方自动调剂到被靠前志愿录取的一方的学校;如双/多胞胎只有一方有录取学校,将没有录取结果的一方自动调剂到有录取学校的一方;如双/多胞胎在两轮电脑派位均没有录取结果,由其家长自行联系民办学校进行第二轮补录。双/多胞胎兄弟姐妹民办志愿和民办志愿顺序不一致的,不接受调剂。
八、公布补录结果
2025年7月10日前公布第一轮补录结果,家长可以登录招生平台查看相关信息。
九、民办学校第一轮补录注册缴费
民办学校第一轮补录注册缴费时间为2025年7月11日-7月13日(具体每所学校的注册缴费时间和要求以学校注册须知为准,逾期未注册缴费的申请人视为自动放弃录取资格)。民办学校不得拒绝接收被录取且在规定时间内注册缴费的学生。注册缴费后,民办学校根据学生“注册码”在招生平台上“注册确认”。
十、民办学校第二轮补录
(一)补录学校。适用于第一轮补录注册后仍有剩余学位的民办学校。
(二)补录对象。适用于“未被任何学校录取”“逾期不注册”“未按时在招生平台报名”或“父母因特殊情况暂无法提供有效居住证”等学生。
(三)补录办法。由民办学校结合小学一年级或初中一年级注册后的学位剩余情况制定补录方案,有剩余学位的应优先解决“直升入学”“双胞胎调剂”“长幼同校入学”或“在本镇街居住” 等未被录取的学生补录申请。符合补录对象的学生家长,可自行联系民办学校;民办学校在接收补录学生时,须先检查学生和监护人的补录资格,登录招生平台进行“注册查重”,不符合条件不予以补录。非本市毕业的小学毕业生须提供学籍卡。民办学校接收后于2025年8月31日前将有关录取数据上传招生平台。
十一、其他问题
(一)逾期未报名、未注册或新入户的户籍生。如需申请厚街镇户籍地公办学位,须在7月28日至7月31日凭预约号(预约流程详见文末)到厚街镇政务中心招生入学咨询窗口提交个人申请表及相关佐证材料。参加该批次补录的学生不能填报志愿,镇教育部门将统筹安排到有剩余学位的公办学校。
(二)学生放弃民办学位选择到我市其他民办学校问题。已经在民办学校有“注册确认”记录的学生,不能再到我市其他民办学校申请补录,可选择回户籍地公办学校、符合优待政策的公办学校或外市学校就读。严禁我市民办学校对已经“注册确认”或者“撤销民办学校注册确认”的学生进行补录。
十二、非起始年级入学问题
(一)入学年龄和条件
1.小学非起始年级转学必须要在满6周岁入学(统计至当年8月31日,含8月31日)的基础上,符合相应的入学年龄,且要在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有正常学籍。
2.初中非起始年级转学,必须要与原就读年级相衔接,且要在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有正常学籍。
3.义务教育学校不实行留级制度。已在镇内公办学校就读的在校生原则上不能申请转学到镇内其他公办学校。
4.市内外转学插班的非本市户籍学生,其家长方须持本市有效《广东省居住证》,如无法提供有效《广东省居住证》的,须提供在本市办理的有效居住登记以及提供在本市居住或就业证明(包括但不限于社保清单、纳税清单或房产证明等)。
(二)入学办法
1.户籍学生
(1)户籍学生需转学回户籍地公办学校就读的(插班),须在6月10日至13日凭预约号(预约流程详见文末)到厚街镇政务中心招生入学咨询窗口提交申请表及相关佐证材料(详见后续“厚街镇教育”微信公众号相关推文)。该类转学不需要登录招生平台申请。
(2)户籍学生需转学到民办学校就读的,须自行联系民办学校,由民办学校自行确定能否接收。民办学校应在核批的办学规模范围内,按照学籍管理相关规定招收转学生。该类转学不需要登录招生平台申请。
2.非户籍学生
自行联系民办学校,由民办学校自行确定能否接收。民办学校应在核批的办学规模范围内,按照学籍管理相关规定招收转学生。该类转学不需要登录招生平台申请。
招生咨询热线:85585973、85889236。
招生咨询受理地址:厚街镇政务中心招生入学咨询窗口(厚街镇竹园路68号)。
厚街镇政务中心招生入学咨询窗口预约流程:
(识别二维码了解预约流程)

东莞市2025年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日程安排

各工作时间节点根据工作实际进展可能有微调,具体请留意“东莞慧教育”公众号。
东莞市2025年积分入学日程安排

各工作时间节点根据工作实际进展可能有微调,具体请留意“东莞慧教育”公众号。
